[摘要] 海外設計師的加盟將幫助自主車企告別“模仿時代”,不過他們能否真正開發出受中國消費者認可的新車,仍然值得關注。在“挖角”彼得·阿卡迪潘之前,北汽去年也曾挖角法拉利原設計師菲奧拉萬蒂加盟北京汽車,擔任北汽股份造型總設計師一職。
近年來自主品牌不約而同醞釀轉型,希望突破過去較低端的品牌形象,如何突破?從“看得見的地方”著手顯然是不錯的選擇。于是,近年來自主品牌紛紛“挖角”海外設計師,希望借此快速改變形象。
自主品牌車企今年“挖角”行動
隨著競爭的激烈和自身實力的提升,自主品牌展現出對設計和研發的日益重視。海外設計師的加盟將幫助自主車企告別“模仿時代”,不過他們能否真正開發出受中國消費者認可的新車,仍然值得關注。
意外轉變
在今年4月舉辦的上海車展上,中外汽車品牌帶來數千臺新車,讓人眼花繚亂。不少細心的參觀者發現,自主品牌的新車設計有了很大改觀,時尚靚麗之余也完全看不到外資品牌產品的影子。
對于自主品牌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重大轉變。過去自主品牌缺乏新車設計開發經驗,開發新車往往是選取外資品牌中最順眼的同級產品,在解剖后者的基礎上設計出自己的產品。
可以想象,基于這種“逆向開發”的產品當然難以擺脫模仿車型的影子。而此番車展上眾多跳脫模仿痕跡的新車的亮相則標志著中國制造商的全新開始,從“逆向開發”走向“正向開發”。“中國大肆模仿外國汽車的時代已成過去。”有外媒評價說。
自主品牌的設計開發何以提升如此之快?答案并不復雜:不是自主品牌設計水平發生了大跨越,而是這些新車幾乎都出自歐洲成熟設計師之手。
競相加盟
上周,梅賽德斯-奔馳前設計師彼得·阿卡迪潘加盟北汽集團,被任命為設計總監,引發業界廣泛關注。事實上,近年來自主車企競相“挖角”海外知名設計師,從奇瑞、吉利、華晨、長城、江淮到觀致,主流自主品牌幾乎都有嘗試,而自主品牌的潛在機會和不菲的薪水,也吸引越來越多設計師的加盟。
在“挖角”彼得·阿卡迪潘之前,北汽去年也曾挖角法拉利原設計師菲奧拉萬蒂加盟北京汽車,擔任北汽股份造型總設計師一職。
同樣,奇瑞2012年也先后迎來通用汽車設計師Jam esH ope和保時捷前設計師H akan Saracoglu兩位外籍設計大師;華晨也聘用過意大利汽車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公司設計師D im itri V icedm ini擔任設計總監;沃爾沃前首席設計師P eterH orbury加盟了浙江吉利集團擔任高級副總裁,主管設計工作;前寶馬集團M IN I設計總監G ertV olkerH ildebrand,如今是新品牌觀致汽車設計團隊的一員;長城汽車也曾簽下奔馳前設計師A ndreas Deufel擔任設計部門主管。
爭議觀點
“中國已成熟,正在逐步開發自己的設計語言,”前M IN I設計總監G ert V olker H ildebrand說,這是他加盟觀致的重要原因。
奇瑞從保時捷挖來的設計師H a k a nSaracoglu說,公司正在對自己重新定位,未來將立足于自主設計和品牌價值。“奇瑞并不只有QQ車型,我和我的團隊將改變人們對奇瑞的認識,”H akanSaracoglu說,這將是他要去做的。
“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買車時,特別是那些昂貴的汽車時,通常傾向于選擇那具有國際化設計感和外觀的汽車,”新加盟北汽的前奔馳設計師彼得·阿卡迪潘說。他將領導北汽的研發團隊為北汽開發一系列世界級產品,與奧迪、奔馳、寶馬等知名品牌競爭。
海外設計師攜專業經驗加盟自主車企,無一例外都雄心勃勃。自主品牌之所以愿意花費不菲代價網羅他們,顯然出于對合作前景的看好。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祁玉民表示,之所以要使用國際人才,是因為他們可以馬上帶來改變,而依靠自主開發則太緩慢了。
不過,也有對聘請外籍設計師持不同看法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即多次表示,中國人喜歡什么樣的車,當然是中國的設計師最清楚。多年來比亞迪一直堅持自主開發,從上海車展上亮相的“秦”上可以看出其設計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