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周K線圖
歐元/美元周K線圖
國內,股市站穩4000點,很多投資者開始糾結,現在到底還能不能入市?降準后銀行理財要不要搬家?國外,復活節過后,一直穩中有升的美元指數沖高遇阻回調,非美貨幣出現了一輪中期反彈,那么,美元后市如何?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何時會展開?
熱點一:
銀行理財進入股市花樣多
熱度:★★★★★ 影響力:★★★★☆
主持人:近日A股行情暴漲,站穩了4000點關口,有不少平時有閑錢的投資者開始不淡定了,在考慮是不是要把銀行理財產品拿出來投進股市。也有不少讀者擔心自己沒有炒股能力,想知道是否買理財產品也能分享股市的紅利?
孟雨停:據我觀察,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方式開始多樣化,除了增加了掛鉤股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發行量外,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入市痕跡也較為明顯。
事實上,本輪牛市以來,銀行理財通過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發行的理財產品,以傘型配資、參與定增或者直接投資以股票二級市場為投資對象的專戶理財等方式,繞道進入股市。這也意味著,選對理財產品,也能間接分享牛市行情里的紅利。
如某銀行發行的一款理財產品,借助基金公司的專戶通道,進入股票市場,其產品收益也由原先固有的預期收益率變更為業績比較基準。
主持人:那么這個業績比較基準怎么理解?和固有的預期收益有什么不同?
孟雨停:這個問題切中要害,正是我們想提醒大家留意的。業績比較基準并不等同于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可以這么理解:業績比較基準是該產品想要達到的目標,但最后能否達到,就要看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實力了,產品實際收益率由最后的凈值日決定。
所以我們特別提醒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看清楚產品的投資標的以及收益計算方法,注意產品說明書的細節,切莫被高收益吸引,而忽略了業績基準與預期收益率的差異。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慎重選擇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