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07:11: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2頁)
或影響當事人轉正定級、職稱評定、考研、考公務員等
畢業前后,畢業生們常常重視找工作而忽略了檔案的“落戶”,不少人未辦人事代理,讓檔案“自生自滅”;或者自己拿著,讓檔案“睡”在家里;或者一托了之,再不問津——這樣的檔案,都被稱作“死檔”。
昨日,記者了解到,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和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死檔”已達10余萬份。檔案一“死”,會在評職稱、轉正定級、考公務員時帶來不少麻煩。
畢業后“棄檔”,考公務員時作難
“原以為檔案沒啥用,沒想到等用時才發現這么重要!”26歲的張杰沒想到,被自己“棄之不理”的檔案,竟然在他在考公務員時制造了不小的麻煩。
張杰2010年畢業于鄭州某高校,畢業后去上海“闖天下”,檔案寄存在學校。在上海打工3年,單位和張杰都沒想過遷檔案的事。在外漂了幾年后,張杰想回老家找份穩定的工作。去年8月,他參加河南省公務員招考,好不容易被一家省直機關單位錄取,沒想到卻在調檔時“卡了殼”——單位調他的檔案時,卻找不到檔案了。
原來,學生畢業后有兩年的擇業期,檔案學校只給保存兩年。之后,有可能退回原籍,也可能送到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存放。張杰大費周章找到了自己的檔案,但想遷走時,又遇上了麻煩。
“因為這幾年我的檔案沒有辦理人事代理,所以檔案身份還是個‘學生’,檔案內沒有任何工作考核或職業記錄等資料。等于說我畢業后3年多全是‘空白’,沒有工齡,評職稱也得再晚幾年。”張杰說,根據政策,最后他只能按“非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檔案落戶程序,重新補齊了手續后,才將檔案調走。
自己拿檔案,放了10年成“死檔”
36歲的方女士,這幾天也正為檔案的事鬧心。
方女士10多年前畢業于省外一家醫學院,畢業前夕,她應聘到省內一家醫院。因為要實習一年,轉正后可能接收檔案。于是,方女士在醫院開了證明,把檔案從學校取出后,一直拿在自己手里。結果,不到一年時間,方女士跳槽到一家待遇較好的私營醫院,可這家醫院無法接收檔案。隨后,她又多次跳槽,但檔案始終沒有遷移。
10多年過去了,前不久,方女士有機會進入一家大型省級醫院,但單位在接收檔案時遇到了問題。“醫院說不能從我個人手里接收檔案,必須走正規途徑,從我工作的上個單位,或者是人才市場里接收。”因為根據《檔案法》,檔案不能由個人保存。方女士說,她去人才市場咨詢,看能否補辦手續,卻被告知無法入檔。
因為檔案一直自己拿著,且方女士早已過了擇業期,無法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的檔案落戶;若按“非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檔案落戶的話,根據政策,此類情況“用人單位接收的畢業生,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但方女士超齡了。
“沒有地方可以接收我的檔案!可沒有檔案,我就沒法享受國家規定的相關人事政策,我這10多年的班白上了!”方女士十分后悔。
張杰和方女士的情況并非個例。昨天,記者從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和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目前存放的60余萬份檔案中,有10多萬份都是“死檔”。
“這些大多是過了擇業期,未按規定辦理托管手續的學生檔案。”鄭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這是“死檔”的最大來源,有的“死檔”甚至超過10年。
此外,“死檔”還包括辦理了人事代理,但繳了一兩年托管費后,再不過問的檔案;以及檔案一直由本人保管,沒按規定存放在相關管理單位的,后一種情況,數量無法統計。
為什么檔案會成“死檔”?該負責人表示,檔案和“主人”失去聯系的原因很多,比如檔案所有人出國了,多年未回國;或者有些工作單位不接收檔案,而檔案所有人又暫時用不著,于是就“放棄”檔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