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id="wo86o"><bdo id="wo86o"></bdo></i>
          <thead id="wo86o"></thead>
        1. <code id="wo86o"></code>
        2. 映象新聞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中,有一副“張騫出使西域”佛教史跡畫。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中,有一幅“張騫出使西域”佛教史跡畫。據說霍去病討伐匈奴,獲得一尊丈余高的“金人像”,漢武帝將其安放在甘泉宮燃香供奉,但苦于不知道名號,遂派遣張騫到西域詢問,才得知這是天竺(印度)的佛像。

            習慣上認為,佛教藝術的發展是自西向東的漸次傳播過程,但不能忽視的是,自佛教中土化以來,特別是漢末魏晉之后,由于作為統治階層的皇家貴族篤信佛教,在平城、洛陽等政治中心大力開窟建寺,在此過程中逐漸脫離了早期外來藝術的苑囿,形成獨特的民族化、中原化造像風格,并反哺今甘肅所在區域。

            此后,平城“露天大佛”的雄姿,洛陽瀟灑的“秀骨清像”,長安崇尚的豐腴之美、大佛之壯,宛若東風般頻頻吹向隴東、隴南直至河西走廊地區,甚至影響了西域的佛教藝術,而江左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也通過巴蜀給甘肅帶來了南朝基因。異域與京師,粗獷與清秀,東方與西方,在甘肅這片狹長的凈土上永久流傳,無止無息。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炳靈寺石窟?第125龕?北魏

            [多寶如來佛]

            這尊佛像是北魏“秀骨清像”的代表作。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出自天水麥積山石窟第78窟壁畫殘片上的火頭明王像則仍顯示出某些西域文化的影響。甘肅地處絲綢之路的咽喉地段,民族種族多元,藝術來源豐富,在佛教東傳的進程中,成為溝通東方與西方、西域與中原經濟、文化的橋梁。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盡管經過歷代重妝,敦煌莫高窟332窟造像豐滿、法相莊嚴的盛唐之風仍清晰可辨。莫高窟創建于公元4世紀,自北涼、北魏直至西夏、元十個朝代,千年間營建不絕,是中國現存洞窟最多、內容最豐富、藝術極為精湛的佛教石窟群。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炳靈寺石窟?第169窟第11龕?西秦

            [一佛二菩薩說法圖]

            這幅創作于公元5世紀的壁畫上,佛、菩薩、飛天、比丘、供養人等形象豐富,畫法質樸粗獷,是中國石窟早期壁畫的代表。 第169窟位于炳靈寺下寺北段崖壁上部,為不規則的大型天然洞穴,現存造像76身和多幅壁畫,其中第6龕內“建弘元年”的墨書題記是中國石窟中所見最早的造像紀年題記,它為炳靈寺石窟的開創年代和甘肅其他石窟的分期提供了最直接的資料。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金塔寺石窟?東窟?北涼

            [中心柱及塑像]

            金塔寺石窟位于肅南縣祁連山北麓、大都麻河西岸的崖壁之上,歷經1600多年的歷史滄桑,如今僅存東、西兩窟,均為中心塔柱式石窟。東窟中心柱四面分三層開龕造像。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二佛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飛天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坐佛三身

            在有限的空間內錯落有致、姿態各異,立體雕塑的手法使其形象更具動感,尤以古樸稚拙的飛天形象最為豐富。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麥積山石窟?第147窟?北魏

            [釋迦牟尼佛]

            攝影:盧援朝

            佛像面部清秀,雙目微垂,寬大袈裟的裙裾層層疊疊,如花瓣般綻放在臺基前。麥積山石窟古屬秦州,是東西南北交通的重要交匯點,既得涼州傳來的西部之風,又受中原文化的直接影響,北魏時期的早期造像就深受云岡石窟模式的影響。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金塔寺石窟?東窟?北涼

            [一佛二菩薩說法圖]

            拉梢寺石窟位于武山縣響河溝峽谷之中,古人在高約50米的崖面之上,以泥塑浮雕技法營造出一幅巨型說法圖景,大佛結跏趺坐于由浮雕蓮花、雄獅、臥鹿與立象組成的佛座之上,面相方圓,表現出北周造像特有的粗獷、豪放與質樸,奇特的動物形象則顯示出中亞文化的影響,可惜因宋人在其上開龕造像,佛座部分遭到破壞。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中,有一幅“張騫出使西域”佛教史跡畫。據說霍去病討伐匈奴,獲得一尊丈余高的“金人像”,漢武帝將其安放在甘泉宮燃香供奉,但苦于不知道名號,遂派遣張騫到西域詢問,才得知這是天竺(印度)的佛像。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城南中路鄉燈山村,俗名“大佛寺”。第13窟東壁正中的倚坐大佛高達23米,兩側弟子、菩薩、天王像也有16米高,皆為石胎泥塑造像,唐風猶存。黃羊河水庫蓄水后,大佛窟下部曾在淹沒區內,水位最高時大佛腹部以下浸入水中,后于1992年經圍堰筑壩得到保護。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第121窟脅侍菩薩與弟子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第133窟中釋迦牟尼與羅睺羅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第43窟力士

            在造像上,則將神性與人性完美結合,極富感染力。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麥積山石窟窟?第4窟?北周

            [伎樂散花飛天]

            麥積山石窟造像和壁畫題材和技法都極為豐富且具有獨創性。第4窟的伎樂飛天,臉面手足均為薄肉浮塑,衣裙瓔珞則施彩繪,亦真亦幻。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文殊山石窟?前山千佛洞?北涼

            [伎樂飛天與千佛]

            文殊山石窟位于今肅南縣文殊山中,其中千佛洞壁畫當為開窟之始的原作,伎樂飛天翱翔于天宮欄墻之上,其下繪千佛,形象古樸、色彩濃艷厚重,多采用西域暈染技法,與新疆克孜爾石窟中早期飛天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濃厚的西域風格。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慶陽北石窟寺是隴東地帶最大的一處石窟寺群,尤以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第165窟為代表,高達8米的七佛為造像主體,之間輔以菩薩,入口兩側為阿修羅天與騎象普賢。七佛體魄雄健,直鼻厚唇,具有我國北方民族質樸淳厚的特色。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敦煌莫高窟?第465 窟?元

            [曼荼羅雙身修密像]

            此壁畫位于莫高窟第465窟主室南壁東側,表現的是密教中的男女合抱雙身修習之法。據統計敦煌石窟保存的密教經變和造像有數百鋪,從盛唐至元代聯綿不斷,且多集中在莫高、榆林兩窟,是探索唐密、藏密關系的極為難得的形象資料。而新的研究發現,敦煌石窟中所存的某些密教遺跡甚至可能直接來自密教的發源地印度。

          甘肅石窟|佛從西來相自東傳

            正月曬佛節上,夏河縣拉卜楞寺的喇嘛們抬著佛像進行曬佛活動。自佛教傳入甘肅境內,開窟建寺,塑佛念經,崇佛的傳統在這片梵音繚繞的凈土上,千年不息。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_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麻豆_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_一区二区三区色视频

          1. <i id="wo86o"><bdo id="wo86o"></bdo></i>
                <thead id="wo86o"></thead>
              1. <code id="wo86o"></code>
              2.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 | 中美日韩在线观看网 | 亚洲一区二区偷拍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在线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高清色欧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