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雞肉時,八角茴香該怎么放?怎樣做好吃?這個看似連隔壁大媽都精通的廚房小事兒,居然成了一名大學講師寫的8萬字博士論文。該論文近期成了網絡熱點,被網友們譽為“最美味”的論文。該論文作者是河南農大教師孫靈霞,她的導師告訴大河報記者,這是“很好、很深的一個博士論文”,目前論文答辯獲全票通過。
[網友]八角茴香鹵雞肉,這也能寫成博士論文?
連日來,一張博士論文答辯的照片引發熱議。照片顯示,在11月28日上午,陜西師范大學雁塔校區內,進行了一場“2014年生科院動物學專業博士論文答辯”,答辯人孫靈霞的論文題目也很特別——《八角茴香對鹵雞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頂級吃貨!為了吃雞腿能讀到博士,真令人敬佩!”有網友如是調侃。也有不少網友持反對或贊成的態度,一時此事成網絡熱點。
據陜西當地一家媒體報道,34歲的孫靈霞,是陜西師范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動物資源開發與利用。這篇論文的走紅,讓孫靈霞很意外。對于外界的質疑,她解釋說,論文講述的并不是一道菜,而是研究傳統的醬鹵肉制品。探尋香料對肉制品風味的影響,讓風味實現可控,以便使傳統肉制品實現規模化生產。這是科研,和烹飪是有區別的。
通常的實驗都是如何進行的呢?對此,孫靈霞回應稱,要先將雞腿鹵煮,然后在固定的小區域取樣,再通過電子儀器來檢測產生風味的物質含量變化情況。昨日,記者數次和孫靈霞聯系,但采訪均被婉拒。
[導師]國粹需發揚光大,論文很有意義
“(孫靈霞)研究雞肉有什么不對的?搞食品科學的,難道非要去研究汽車?”針對網絡上的一些質疑,昨日下午,孫靈霞的博士生導師、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科學學院陳錦屏教授如是回應。
年近八旬的陳教授說,很多傳統美食是國粹,其中孫靈霞研究的鹵肉,屬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項目,這是一項基礎性的研究。
陳教授說,在她看來,這項研究非常有意義,“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國粹,需要改進、豐富、提高,這件事需要食品專業的老師來做。”據陳教授介紹,孫靈霞的論文已獲全票通過,此后,陜西師大也會正式授予其博士學位。
[學校]企業看到論文后,致電尋求合作
孫靈霞在陜西讀書,在鄭州工作。
與其共事十幾年的河南農大食品科學技術學院一位工作人員說,孫靈霞很低調,論文在網絡走紅后,她還有些不安,第一時間內還就此事匯報給了學院領導。而在老師們看來,外界是“隔行如隔山”,有數家食品企業還專門致電學院,尋求合作的可能性。據其介紹,孫靈霞在營養學研究方面頗有造詣。
對此,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楊喜洲介紹,2005年7月,孫靈霞從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來到農大工作,成為該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一名講師,隨后又讀了博士。他旁聽過孫靈霞的課,印象不錯,“(她)是很精干的一名女老師”。
雖然網上褒貶不一,但楊書記認為,該論文題目結合河南當地實際,非常有意義。
昨日,滑縣道口鎮一名制作燒雞多年的老板畫某表示,拿制作燒雞而言,當地各個燒雞鋪都有自己的秘方,雖說也可以工業化、規模化生產。但香料如何影響雞肉,能有一個細致的量化研究,還是很有價值的。
麻將、色情視頻、網語“呵呵”都曾進論文
其實,對于食品行業的專業人士而言,類似“鹵雞肉”的論文有很多。
“果凍怎么做好吃,面條怎么樣才能筋道……”河南農大食品科學技術學院一名老師說,在外界看來,這些看似幼稚,其實很有研究必要。拿做一道私房菜而言,一名廚師可能歷經多年,才會學成這門手藝。但科學研究,量化了食品制作的過程,可以讓普通大眾也能做出美食。(記者 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