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控
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成立于2004年4月,直屬央行,是為央行履行組織協調國家反洗錢工作職責而設立的收集、分析、監測和提供反洗錢情報的專門機構。
該中心曾在央行官網上發布了一份《我國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資產的途徑及監測方法研究》的報告。對貪腐官員外逃的資金轉移和手段等情況予以了分析和解讀。
據上述報告披露,目前,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已依法集中收集了國內各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和郵政儲匯機構等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報送的大額、可疑資金交易數據。
對于可疑數據,目前央行與紀檢監察、公安和檢察院等部門正在完善信息共享機制,以便于向執法和司法部門提供相關資金的交易信息和可疑線索。
在監測對象上,央行也正根據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的建議,建立擴大對重點區域和人群的監測。
其中,重點地區不僅包括泰國、緬甸、新加坡等中國周邊及鄰近的國家,也包括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此外,如斐濟、厄瓜多爾等非洲、拉美、東歐一些反腐法制不健全或與中國未簽署引渡協議的小國,加之中國香港、澳門等主要中轉地區,以及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等重點離岸金融中心也在重點監測之列。
金融業和壟斷性國有企業也被作為重點監測的敏感行業。包括涉嫌腐敗資金類地下錢莊、進出口未核銷企業、利用企業間關聯交易向境外轉移資金、海外投資年檢違規名單等多個對象都被納入了監測之中。
國際合作
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打擊貪腐犯罪,國際合作尤為重要。
7月1日,監察部網站消息稱,研究實施《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下稱《公約》)工作協調小組近日召開了第六次全體會議,安排部署下一階段,特別是我國首次接受《公約》履約審議工作任務。
資料顯示,我國利用《公約》平臺開展反腐敗追逃追贓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今年5月,我國已與49個國家簽訂民、刑事司法協助類條約,與36個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
中國增加與其他國家引渡及司法協助條約的簽訂,必將震懾仍在國內存在外逃可能的“裸官”,也可以通過正常渠道使已經外逃的“裸官”受到中國法律的制裁。
標本兼治
今年1月23日,在“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強調了反腐敗的“三性”,即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他說,反腐敗要堅持標本兼治,當前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這透露出中央近期反腐敗工作的方向和基調。
王岐山上述這段話的聽眾則為全體中央紀委委員和各省級紀委書記,共170余人,而在此前一天的中紀委全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
對各類各級別官員的貪腐案件的懲處,成為“當前以治標為主”理念的實踐。
相對體制上的治本而言,金融監控、司法銜接、審計風暴乃至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在很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反腐專家眼中,都屬于“治標”。
王岐山在強調當前反腐以治標為主時還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治本贏得時間。因為只有以高壓姿態查處一批“老虎”和“蒼蠅”,實實在在地一定程度上解決一些腐敗存量問題,震懾官場的貪腐之風,才能為下一步體制性治本戰略留出更大空間。
“(未來)10年反腐看(最近)5年,我們反腐的機會就在這10年之內,贏得不了這10年的時間就不堪想象;最近的5年看頭3年;頭3年要看當年,也就是2013年。”談及中國反腐路線圖,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對本報記者說。
李永忠的表述實際上代表了反腐由治標向治本過渡的一個時間輪廓和過程。
在諸多專家看來,反腐治本,就是要在解決了腐敗存量問題之后,在高壓之下逐漸樹立起新的官風后,在理順諸多體制性及非體制性障礙后,所做出的權力結構和監督模式的政治體制改革。
用習近平的一句話說,即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