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 去年9月以來,國際黃價已持續近一年時間徘徊于每盎司1100美元到1300美元的區間。這期間,誰還在熱衷囤積黃金?最新的統計顯示,是印度人和各國中央銀行,而中國黃金需求則是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世界黃金協會14日發布2015年一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數據顯示,前三個月全球黃金需求總體持穩,為1079噸,同比下降1%,其中,金飾需求為601噸,同比下降3%,投資需求為279噸,同比上升4%。
金飾需求方面,東方各國消費者再一次成為市場主導,包括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泰國及越南在內的眾多亞洲國家金飾需求均走強,而這些增長被土耳其、俄羅斯、中東及中國市場金飾需求的減少所抵消。
“總體平穩的全球黃金市場圖景背后,隱藏著地域及行業間的各種差異。”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王立新分析說,一個突出體現是印度金飾需求的大幅攀升,對比中國金飾需求明顯下滑。
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和印度兩國黃金消費占到全球黃金消費總量的54%,其中,印度金飾需求增長22%達到151噸,中國金飾需求盡管依然高達213噸,但同比則是出現幅度達10%的顯著下降。
中國需求下降的背后,一個被關注的因素是曾熱衷買金的“中國大媽”們“買股票去了”。世界黃金協會的分析說,中國股市持續上揚對黃金需求尤其是投資和金飾需求造成影響。受到股市行情看漲的影響,中國消費者將注意力轉移到股票市場。
前述報告并引述中國證監會數據說,一季度中國新開立股票賬戶約有800萬個,同比增長433%,“雖然大部分新開立的股票賬戶的所有者為80后,但也包括2013年淘金熱中最具購買力的 中國大媽 。”
報告分析稱,中國股市指數迅速飆升,投資者大量涌入股市,這種變化影響了對黃金的需求,而黃金在最近幾個季度也缺乏明確的價格走向。
不過業界依然將支撐金市的希望押寶于中國。分析人士說,需求明顯下降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準較高:去年一季度中國金飾需求達創紀錄的236噸。前述報告說,中國一季度黃金需求仍高于過往五年季均需求,需求持續上揚趨勢并未改變。
投資需求是全球黃金總需求另一大驅動力。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黃金投資需求達到279噸,與去年同期268噸相比上漲4%。這其中,各國央行繼續成為重要買家,一季度買入119噸,這是全球央行連續第17個季度成為黃金凈買家。
“顯示各國央行繼續推行去美元式多元化資產策略。”王立新說。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和海關總署制定的《黃金及黃金制品進出口管理辦法》已于4月1日起施行。在這份管理辦法中規定,只要滿足一定條件,黃金企業可申請黃金及黃金制品進出口。
分析人士說,中國已是全球最大黃金進口國,這一政策變化將使中國黃金市場進一步放開。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體擁有黃金進口權,中國國內黃金供應應會增加,國內黃金溢價將被擠壓,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原標題:中國黃金需求同比降一成 因“中國大媽”炒股去了)
另據路透社報道,朱光耀18日在倫敦中國駐英大使館接受采訪時還說,中國需要從本輪股市動蕩中吸取經驗教訓。
另據路透社報道,朱光耀18日在倫敦中國駐英大使館接受采訪時還說,中國需要從本輪股市動蕩中吸取經驗教訓。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呼吁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繼續保持信心。
中國股市價值在過去12個月激增6.5萬億美元,膨脹速度超越1990年代美國科技泡沫最火熱的時候,且隨處可見過熱跡象。盡管歷史上以美元計價的股市泡沫當中,從未出現過像眼前中國股市在12個月內膨脹得如此“無限繁榮”。
“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是決策層確定的經濟振興發展藍圖,是股市“改革牛”誕生的基礎 正如美國經濟的兩次重要轉型離不開資本市場一樣,在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的特殊歷史時期,“改革牛”也應該承擔起牽引經濟穩健前行的重任。
外媒稱,曾在20年前搞垮一家英國大銀行的尼克·利森目前向中國發出警告。據《日本時報》網站5月14日報道,1995年,時年28歲的利森擔任巴林銀行駐新加坡的交易主管。否則,正如利森警告的那樣,該國股市會比較容易引起世界上“魔鬼交易員”的注意。
世界黃金協會14日發布2015年一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數據顯示,前三個月全球黃金需求總體持穩,為1079噸,同比下降1%,其中,金飾需求為601噸,同比下降3%,投資需求為279噸,同比上升4%。
據韓國媒體4月20日報道,韓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科斯達克(韓國的創業板市場,隸屬于韓國交易所。據業界專業人士分析,可能是受住宅擔保貸款政策放寬、韓國銀行下調基準利率等的影響,韓國國內個人資金大量流入科斯達克市場。
而回到當下,今年作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實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社會多領域的改革全面啟動,改革的紅利正在A股漸現。
如無意外,來自中國本土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將以“史上最大IPO”的身份,于美國當地時間9月19日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從市場發展角度看,我國潛在上市公司資源不斷流失,使境內市場的吸引力下降,不利于本土資本市場的根基穩固。
如無意外,來自中國本土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將以“史上最大IPO”的身份,于美國當地時間9月19日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優質本土上市資源的流失,已然成為中國股市難以言說的“痛”。
入夏的北京城一天,暴雨才洗,晴空小駐,轉瞬午后,又落糖丸般的冰雹。假如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交所率先正式掛牌開市算起,中國股市交易已經歷經了近24個年頭。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很多東西早成了世界第一,手機、電腦、DVD、電視機、洗衣機、涂料、服裝服飾、飲料、玩具、食品等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國證券報記者21日獲悉,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20日召集數十家券商在京舉辦“主辦券商推薦掛牌業務專項培訓會”。參會券商人士透露,這將是新三板擴圍至全國前的最后一次閉門會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正醞釀推出優先股、私募債及可轉債。
京廣高鐵本月26日正式開通,昨天的這一宣布令人無限感慨。高鐵對中國的全球競爭位置做了一次強有力的修正,它有助于提升中國人在高技術領域與西方一搏的信心,也為我們這樣做積累了重要的經驗。
僅在第一季度,中國A股市值比去年年中增長了1倍。中國在2006年經歷了一次股市泡沫,這個泡沫在2007年破滅,而現在的牛市走勢與此非常相似,但有一個很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