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九派新聞一名記者的辭職報告“意外”走紅,其簡潔封面除了必要內容如時間和抬頭外,就一句:“我的胸太大,這里裝不下”,可謂相當有逼格。(2015/11/19 中國網)
“我的胸太大,這里裝不下。”言簡意賅的一句話,道出了這名記者的無奈。其實,真的是因為胸大,才選擇辭職的嗎?在筆者看來,是因為這個平臺沒能夠給予自己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辭職更多的是一種無力的選擇。
我們很熱衷看辭職信的內容,卻忽視了選擇辭職背后的原因。因為內部出現了問題,導致當初經常外出采訪,做自己原創的新聞變成了靠轉載別的新聞網站新聞,讓自己感覺這樣的工作和當初想要的工作產生了偏離,所以才會寫出了這樣的辭職信。胸太大不過是說辭,真正想說的其實是這里已經不是我夢想的歸屬地,所以才選擇了逃離。
其實,這名記者辭職的背后,折射了當下很多年輕人面對工作中都會遇到的無奈。當理想與現實不符合的時候,是選擇向生活低頭呢?還是選擇辭職,再去追尋自己的夢想。辭職在很多人眼里看來,或許是一件很灑脫的事情。但是,其實背后更多的是一種無力。只有當現實生活中,自己再多的努力都不能換回一個自己想要的結果。才會通過這種辭職的方式,來換取一個新的環境。
現在的年輕人,并非人們所認為的那么弱不禁風。有人總是認為,他們是那么的害怕吃苦,認為他們禁不住現實世界里的挑戰。其實,這樣的認知觀念只能說個人的短淺。工作本應該屬于認可自己價值的地方,當自己的努力換不來一種認可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選擇已辭職為方式,來改變現狀的唯一決定。
我們總是過高的向這代年輕人提出太多的要求,卻忽視了這些高要求的背后,是否認真聽過他們內心的訴求?辭職也好,選擇留在自己崗位繼續煎熬的年輕人也好。未來的樣子,從來都沒有人能夠告訴你。只能說,怎么樣的決定取決于你未來的發展方向,而這樣的決定或許比努力重要得多。在工作崗位上熬出來的結果,或許和自己的理想相差甚遠,但總歸也是生活的另一種寫照。
之所以,人們看到辭職信會容易引起共鳴。或許,并不一定是信中那些內容,而是因為在很多崗位的年輕人,內心深處都渴望著能做一次說辭就辭的事情。但考慮到現實的困境,這樣的他們往往會畏縮不前,從而在辭職信被曬在網絡上之后,樂意去為當事人追逐夢想的勇氣點贊。(劉頌寒)
她說,自己不反感這些,“當初想開客棧,不是想賺多少錢,就是琢磨,能結識更多的人,更多的朋友”。前天,幾個東北來的客人投宿,終于看到顧少強,無一例外感慨,“可算看著真人了”。
她說,自己不反感這些,“當初想開客棧,不是想賺多少錢,就是琢磨,能結識更多的人。
近日,又一封辭職信在網絡上熱傳,言辭直接犀利,辭職理由僅十二個字:“才疏不能勝任,薪酬不能持家”,道出多少職場人的心酸,引來網友紛紛點贊。
最近,在加拿大一名環衛工辭職理由竟然是回去當國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這是真的。
男子將辭職信做成蛋糕 內容寫上面送領導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4月14日開始,這份寫在河南省實驗中學信箋上的辭職申請,在社交媒體瘋傳,被網友封為“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
這封只有短短十個字的辭職信為何會引起廣泛關注?
河南出現“最牛”辭職信之后,一大波奇葩辭職信強勢來襲……
史上最有才華古文辭職信
去年4月份,河南鄭州一位女老師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曾在網上引發熱議。記者在蘇女士的這份離職申請表上看到,她的辭職理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云龍那么小,男朋友不好找。
“初則喜正義之伸張,樂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貧。在辭職信中,他抱怨工作“久矣疲命于雜務,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盡孝心”,尤其“今已累案牘、顯勞形,業務未見精進,激情日漸消弭”。
“初則喜正義之伸張,樂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貧。在辭職信中,他抱怨工作“久矣疲命于雜務,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盡孝心”,尤其“今已累案牘、顯勞形,業務未見精進,激情日漸消弭”。
紅網長沙2月23日消息,“初則喜正義之伸張,樂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貧。在辭職信中,他抱怨工作“久矣疲命于雜務,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盡孝心”,尤其“今已累案牘、顯勞形,業務未見精進,激情日漸消弭”。
2月23日,一則湖南某法官辭職信在微信朋友圈悄然走紅,網友盛贊辭職信文采飛揚、筆者文字功底深厚,感嘆辭職甚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