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檢察院檢察長蔡寧
映象網北京專稿(記者 李婷 見習記者 劉睿)在反腐斗爭中,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檢察院檢察長蔡寧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既要亡羊補牢查處已經發生的腐敗,又要未雨綢繆預防腐敗,兩者同樣重要。
反腐要“老虎”、“蒼蠅”一起打
在兩高報告中,“積極參與反腐敗斗爭”和“深入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均被明確提及。
“無論‘老虎’、‘蒼蠅’都影響國家發展,影響百姓安居樂業。”蔡寧認為,現實中確實存在職務越高越難查的問題,一些大案、要案阻力大,干擾也大,導致不敢查。同時也存在不重視那些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案子的情況。
對此,蔡寧提出,在查處職務犯罪的過程中,既要集中精力突出查辦大案要案,切實加大查處賄賂犯罪特別是新類型受賄犯罪力度,又要區別對待、依法辦好“小案”,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
他說,一些“小案”雖說涉及數額不大,僅在萬元左右,但反映強烈、情節惡劣、給群眾造成嚴重危害,也要嚴格依法認真查處。
2012年,河南省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犯罪案件1956件,涉及人數2800人,瀆職侵權犯罪案件861件,涉及人數1377人,其中查處縣處級以上干部222人,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89億元。
就河南而言,這五年查處的廳局級干部已有90多人。蔡寧強調,反腐有兩層含義,既要亡羊補牢查處已經發生的腐敗,又要未雨綢繆預防腐敗,兩者同樣重要。
鼓勵網絡反腐實名舉報
“河南檢察機關立案查處的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有一半以上來自群眾舉報,包括網絡舉報。”蔡寧介紹,近年來,通過網絡舉報,扳倒了一批腐敗分子。
他說,網絡反腐是當前反腐倡廉的一個新平臺和載體,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但還存在諸多需要規范的問題,一些偏激現象也應引起關注和警覺。
蔡寧表示,通過網絡反腐一方面可以給辦案機關提供線索,使得腐敗分子很快被查處、處理。但另一方面,會對查案工作造成影響,因為那些提前曝光的線索,會讓涉案人員提前銷毀證據。
在蔡寧看來,網絡舉報一定要規范,防止濫用權利,惡意炒作的行為,“網絡反腐最好采取實名制,可以防止捕風捉影,造謠中傷的行為。我們要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這不光是檢察機關的責任,同時也需要媒體的積極配合、輿情監督。”
蔡寧建議,網絡反腐舉報需要恪守法律,只有將網絡反腐法制化、制度化,與制度反腐協同發力,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