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雞肉時,八角茴香該怎么放?怎樣做好吃?這個看似連隔壁大媽都精通的廚房小事兒,居然成了一名大學講師寫的8萬字博士論文。該論文近期成了網絡熱點,被網友們譽為“最美味”的論文。該論文作者是河南農大教師孫靈霞,她的導師告訴大河報記者,這是“很好、很深的一個博士論文”,目前論文答辯獲全票通過。
[網友]八角茴香鹵雞肉,這也能寫成博士論文?
連日來,一張博士論文答辯的照片引發熱議。照片顯示,在11月28日上午,陜西師范大學雁塔校區內,進行了一場“2014年生科院動物學專業博士論文答辯”,答辯人孫靈霞的論文題目也很特別——《八角茴香對鹵雞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頂級吃貨!為了吃雞腿能讀到博士,真令人敬佩!”有網友如是調侃。也有不少網友持反對或贊成的態度,一時此事成網絡熱點。
據陜西當地一家媒體報道,34歲的孫靈霞,是陜西師范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動物資源開發與利用。這篇論文的走紅,讓孫靈霞很意外。對于外界的質疑,她解釋說,論文講述的并不是一道菜,而是研究傳統的醬鹵肉制品。探尋香料對肉制品風味的影響,讓風味實現可控,以便使傳統肉制品實現規模化生產。這是科研,和烹飪是有區別的。
通常的實驗都是如何進行的呢?對此,孫靈霞回應稱,要先將雞腿鹵煮,然后在固定的小區域取樣,再通過電子儀器來檢測產生風味的物質含量變化情況。昨日,記者數次和孫靈霞聯系,但采訪均被婉拒。
[導師]國粹需發揚光大,論文很有意義
“(孫靈霞)研究雞肉有什么不對的?搞食品科學的,難道非要去研究汽車?”針對網絡上的一些質疑,昨日下午,孫靈霞的博士生導師、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科學學院陳錦屏教授如是回應。
年近八旬的陳教授說,很多傳統美食是國粹,其中孫靈霞研究的鹵肉,屬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項目,這是一項基礎性的研究。
陳教授說,在她看來,這項研究非常有意義,“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國粹,需要改進、豐富、提高,這件事需要食品專業的老師來做。”據陳教授介紹,孫靈霞的論文已獲全票通過,此后,陜西師大也會正式授予其博士學位。
[學校]企業看到論文后,致電尋求合作
孫靈霞在陜西讀書,在鄭州工作。
與其共事十幾年的河南農大食品科學技術學院一位工作人員說,孫靈霞很低調,論文在網絡走紅后,她還有些不安,第一時間內還就此事匯報給了學院領導。而在老師們看來,外界是“隔行如隔山”,有數家食品企業還專門致電學院,尋求合作的可能性。據其介紹,孫靈霞在營養學研究方面頗有造詣。
對此,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楊喜洲介紹,2005年7月,孫靈霞從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來到農大工作,成為該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一名講師,隨后又讀了博士。他旁聽過孫靈霞的課,印象不錯,“(她)是很精干的一名女老師”。
雖然網上褒貶不一,但楊書記認為,該論文題目結合河南當地實際,非常有意義。
昨日,滑縣道口鎮一名制作燒雞多年的老板畫某表示,拿制作燒雞而言,當地各個燒雞鋪都有自己的秘方,雖說也可以工業化、規模化生產。但香料如何影響雞肉,能有一個細致的量化研究,還是很有價值的。
麻將、色情視頻、網語“呵呵”都曾進論文
其實,對于食品行業的專業人士而言,類似“鹵雞肉”的論文有很多。
“果凍怎么做好吃,面條怎么樣才能筋道……”河南農大食品科學技術學院一名老師說,在外界看來,這些看似幼稚,其實很有研究必要。拿做一道私房菜而言,一名廚師可能歷經多年,才會學成這門手藝。但科學研究,量化了食品制作的過程,可以讓普通大眾也能做出美食。(記者 張波)
這是“很好、很深的一個博士論文”,目前論文答辯獲全票通過。
據統計,湖南婁底市新化縣輸送到祖國各地的打印復印軍團占據了全中國打印復印市場份額的85%。做研究之人運用專業的研究方式,以小見大地闡述好一些民生現象,啟迪民智,引起思索,亦有其不該低估的學術價值。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早稻田大學28日宣布,由于開展新型萬能細胞“STAP細胞”核心研發的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帶頭人小保方晴子的博士論文被指存在多處疑問,將于31日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其論文是否存在不當之處。據報道,除小保方晴子博士論文的內容外,委員會還將調查教師等指導和審查其論文的過程。小保方的博士論文被指有約20頁內容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網站上的表述幾乎相同。
近日,一封匿名舉報信流傳網絡,指稱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前院長顧為東的博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顧為東的博士論文題為《產業結構調整的資本戰略支持研究——以江蘇為例》,2001年6月通過答辯,南京農業大學授予其博士學位。
八萬字的論文就為研究風味可控,被贊為最美味的論文。
抄襲論文丟博士 匈牙利總統辭職施米特·帕爾因丑聞被迫下臺,反對黨表示歡迎 由于深陷論文抄襲漩渦,匈牙利總統施米特·帕爾2日在國會會議上宣布辭職。4月2日,布達佩斯,匈牙利總統施米特·帕爾在國會會議上宣布辭職后走下演講臺,神情沮喪。
” 就這么著,煙臺大學新聞系的本科畢業生譚超,揣著他的清華夢,一個猛子扎進了社會。” 第二天,想明白了的譚超,照例早起干活,既然考不上清華,那就調劑到煙大歷史系,“曲線救國唄”。
醬鹵制品的特點是用鹵湯進行鹵制,在火候控制和各種香辛料與食品原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獨特的風味。孫靈霞: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擁有豐富的傳承資源,比如河南滑縣的道口燒雞,位居燒雞之首。
針對云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學歷、教授職稱涉嫌“注水”一事,教育部新聞辦3月31日回復稱,由于沈培平正在接受中紀委調查,在此期間對與其有關的一切事項“暫時不回答”。其后,記者就采訪提綱上的問題,希望教育部能提供更加具體的答復,教育部新聞辦3月31日以“采訪時機不到,暫時不接受采訪”回應。
云南原副省長沈培平的學歷之謎:博士到教授僅花5個月。
在此背景下,沈培平于2004年至2007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并直接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但對于沈培平的情形是否符合北師大自身的學位授予規范,資源學院代院長、分黨委書記劉學敏兩次拒絕向人民網記者置評。
在此背景下,沈培平于2004年至2007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并直接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但對于沈培平的情形是否符合北師大自身的學位授予規范,資源學院代院長、分黨委書記劉學敏兩次拒絕向人民網記者置評。
據日本《讀賣新聞》22日報道,早稻田大學21日表示,由于中國籍留學生晏某的博士論文多處盜用他人研究成果,違反基本學術道德,決定取消授予其的博士學位。早稻田大學稱,這是該校自創立以來首次取消博士學位。
它們是我省鄭州大學和河南師范大學兩位博士研究生的博士論文,這兩篇論文在2012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中榜上有名,實現了我省高校零的突破。這是鄭州大學和河南師范大學分別獲得的首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也是河南省高校首次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國際新聞界》近日刊登了一則《關于于艷茹論文抄襲的公告》,《公告》指出,于艷茹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在讀期間所發表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涉嫌嚴重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