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農大老師8萬字論文研究鹵雞”的新聞引起大家熱議,論文作者孫靈霞有何看法?“正處于畢業繁忙期,時間緊張,不希望因炒作而歪曲了自己畢業論文的實際內容。”昨日,論文作者孫靈霞以郵件形式接受了鄭州晚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有人說,博士論文洋洋灑灑8萬字研究“鹵雞”是大材小用,浪費國家的科研資源,您怎么看?
孫靈霞:我大學階段學的是畜牧專業。記得當時有人說,畜牧有什么學的,不就是養豬、養牛嗎?事實是這樣嗎?恐怕現在人們大多都清楚,畜牧是一門科學,與過去普通老百姓養豬、養牛并不是一回事。試想,沒有畜牧科學的發展,哪有現在的現代化畜牧產業發展?哪里會有現在如此充足的肉蛋產品供應?所以,科學的問題不能用非專業的簡單眼光去評判。同樣的道理,食品是科學。在我看來,燒雞、八角等傳統的東西不僅需要研究,而且需要下力氣進行研究。
記者:您覺得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意義何在?這種研究有哪些實際價值?
孫靈霞: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連續傳承的光輝歷史,更擁有燦爛的飲食文化,在肉制品加工領域,我國的醬鹵肉制品和腌臘肉制品最具特色,其中醬鹵食品在世界飲食文化中獨具特色。這些東西是我們的傳統傳承,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但我們的傳承基本上都是經驗,大都沒有明確的數據,無法進行工業化生產。這就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并且,正因為這是我們民族自己的東西,別人看不懂,也只有我們自己去研究。
記者:您論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做實驗都用了哪些材料?
孫靈霞:論文主要說明加入八角茴香和沒有加入八角茴香的鹵雞肉到底有什么區別,通過對比來了解風味在鹵煮過程中有什么影響,風味是如何形成的,了解鹵煮的溫度、火力、加熱時間,讓風味達到可控,對于后面風味的調控才能起指導作用。
醬鹵制品的特點是用鹵湯進行鹵制,在火候控制和各種香辛料與食品原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獨特的風味。八角是我們最常用的香辛料之一,它在燒雞加工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應該添加多少等,我們并不懂,這就需要研究。也只有將這些香辛料的作用和火候控制內在規律都研究清楚,才能實現標準化的工業生產。
網上很多人在追問我用了幾只雞做實驗,事實上,我沒有用整雞,只用了雞大腿,數量很大,究竟用了多少,記不清了。當然,還有八角。
記者:最近在忙些什么?有沒有新的研究方向或課題?
孫靈霞: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擁有豐富的傳承資源,比如河南滑縣的道口燒雞,位居燒雞之首。河南也是食品工業大省,位居全國第二位。研究與開發傳統食品資源,對于河南食品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這里擁有河南最大的肉品加工科研團隊,其中一個研究方向就是傳統肉制品,我們曾用10余年時間研究以金華火腿為代表的傳統腌臘肉制品,后來幫助雙匯完成了金華火腿的工業化生產;現在我們正在努力破解傳統醬鹵肉制品的加工機制,希望能對我國傳統肉制品的傳承做點工作,能為河南食品工業的發展做點努力。
據統計,湖南婁底市新化縣輸送到祖國各地的打印復印軍團占據了全中國打印復印市場份額的85%。做研究之人運用專業的研究方式,以小見大地闡述好一些民生現象,啟迪民智,引起思索,亦有其不該低估的學術價值。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早稻田大學28日宣布,由于開展新型萬能細胞“STAP細胞”核心研發的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帶頭人小保方晴子的博士論文被指存在多處疑問,將于31日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其論文是否存在不當之處。據報道,除小保方晴子博士論文的內容外,委員會還將調查教師等指導和審查其論文的過程。小保方的博士論文被指有約20頁內容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網站上的表述幾乎相同。
近日,一封匿名舉報信流傳網絡,指稱江蘇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前院長顧為東的博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顧為東的博士論文題為《產業結構調整的資本戰略支持研究——以江蘇為例》,2001年6月通過答辯,南京農業大學授予其博士學位。
這是“很好、很深的一個博士論文”,目前論文答辯獲全票通過。
該論文作者是河南農大教師孫靈霞,她的導師告訴大河報記者,這是“很好、很深的一個博士論文”,目前論文答辯獲全票通過。年近八旬的陳教授說,很多傳統美食是國粹,其中孫靈霞研究的鹵肉,屬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項目,這是一項基礎性的研究。
八萬字的論文就為研究風味可控,被贊為最美味的論文。
抄襲論文丟博士 匈牙利總統辭職施米特·帕爾因丑聞被迫下臺,反對黨表示歡迎 由于深陷論文抄襲漩渦,匈牙利總統施米特·帕爾2日在國會會議上宣布辭職。4月2日,布達佩斯,匈牙利總統施米特·帕爾在國會會議上宣布辭職后走下演講臺,神情沮喪。
” 就這么著,煙臺大學新聞系的本科畢業生譚超,揣著他的清華夢,一個猛子扎進了社會。” 第二天,想明白了的譚超,照例早起干活,既然考不上清華,那就調劑到煙大歷史系,“曲線救國唄”。
針對云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學歷、教授職稱涉嫌“注水”一事,教育部新聞辦3月31日回復稱,由于沈培平正在接受中紀委調查,在此期間對與其有關的一切事項“暫時不回答”。其后,記者就采訪提綱上的問題,希望教育部能提供更加具體的答復,教育部新聞辦3月31日以“采訪時機不到,暫時不接受采訪”回應。
云南原副省長沈培平的學歷之謎:博士到教授僅花5個月。
在此背景下,沈培平于2004年至2007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并直接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但對于沈培平的情形是否符合北師大自身的學位授予規范,資源學院代院長、分黨委書記劉學敏兩次拒絕向人民網記者置評。
在此背景下,沈培平于2004年至2007年在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并直接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但對于沈培平的情形是否符合北師大自身的學位授予規范,資源學院代院長、分黨委書記劉學敏兩次拒絕向人民網記者置評。
據日本《讀賣新聞》22日報道,早稻田大學21日表示,由于中國籍留學生晏某的博士論文多處盜用他人研究成果,違反基本學術道德,決定取消授予其的博士學位。早稻田大學稱,這是該校自創立以來首次取消博士學位。
它們是我省鄭州大學和河南師范大學兩位博士研究生的博士論文,這兩篇論文在2012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中榜上有名,實現了我省高校零的突破。這是鄭州大學和河南師范大學分別獲得的首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也是河南省高校首次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國際新聞界》近日刊登了一則《關于于艷茹論文抄襲的公告》,《公告》指出,于艷茹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在讀期間所發表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涉嫌嚴重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