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畔 領略摩梭風情
2018-06-01 09:28 來源:云南日報 打印本頁 關閉
在中國西南滇、川交界的橫斷山脈地帶,有一個美麗的高原湖泊叫瀘沽湖。瀘沽湖周圍居住著一支自稱“納”,人稱“摩梭”的特殊族群,他們有著濃郁的母系文明遺風,生活在溫馨的母系大家庭中,來自母親,歸于母親。摩棱兒女,無論傳承多少代,最終都回到母親的家園,確保摩梭家園女人當家做主,得以永久存在和延續。摩梭人及其母系文化傳統充滿傳奇,馳名中外,被外界稱為“東方女兒國”。
第一次領略摩梭風情
今年仲春,我已是第五次慕名前往瀘沽湖。回想第一次到瀘沽湖,是1992年初春,瀘沽湖還沒正式開放對外旅游,云南省委宣傳部組織宣講團到農村宣講中央一號文件。出發前,領導對我們宣講組的同志們講:瀘沽湖自然風光優美,民族風情獨特,你們要尊重摩梭人的宗教信仰,民風民俗。同時,有些地方,未經當地干部群眾同意,不能用照相機拍照。
我們懷著向往之情、敬畏之心前往瀘沽湖。當年,昆明到麗江是二級公路,麗江到寧蒗還是土石路,山高坡陡,灣多路窄,坐了5天的汽車,才到瀘沽湖。
我們沿著湖邊的山路前行,一路上馬幫不斷,駝鈴聲聲,好似進入遠古的時代。當時,沿湖只有一兩家旅店,鄉村還沒有通電。我們晚上住在永寧鄉政府的接待公房,睡的是木板床,蓋的是軍用被子。鄉里安排我們宣講組到周圍的農戶家給群眾宣講。記得在小落水村一戶農戶家中,家里大人小孩、老人婦女,10多口人圍坐在火塘邊,火光很弱。陪同我們的鄉干部說,老婦人是家中的祖母,她的皮膚黝黑透著亮光,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因為大山阻隔,來聽宣講的人很少,他們話語很少,當地干部給村民一句句翻譯我們所講的內容。老祖母說: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如今黨的政策好,我們的日子也好多了,臉上充滿了慈祥的笑容。
摩梭人家一般為四合院。祖母房,經堂,花樓,草樓組成。祖母屋是家里的核心,平面呈回字形,四壁是正方形,祖母屋由兩根立柱支撐,分別為男柱和女柱。男柱和女柱必須出自同一棵樹,上節為男柱下結為女柱。男柱女柱,寓意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同根同源,永不分離。祖母屋是家庭成員生老病死,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也是整個家庭,飲食居住,議事待客的場所。經堂是摩梭家庭中最為神圣的地方,也是所有房屋中最高的建筑。草樓是男人的居所,底為畜圈,上層為堆草用房,男人不走婚時便是臥室。祖母對面的樓房稱為花樓,摩梭人稱為“尼扎意”,意為是雙層,樓下放著農具,樓上是成年女子走婚的居室。
我好奇看了看花樓,便想了解走婚的習俗,鄉干部說:當一個摩梭男子看中一個摩梭女子后,男子請媒人帶著衣裙,腰帶、鞋子,煙酒,茶葉等禮物,到女方家,向女子母親提親。男子不能一同前往,母親征求女兒同意,既可收下禮物。回贈一條女兒親手制作的,麻布褲子和麻布腰帶,這一過程叫做“佐佐嘎”,寓意為互換信物。女方同時要將男子帶來的禮物分給同村寨的人和親屬,表示自己的女兒已有“阿夏”。首次走訪的夜晚,由女方母親和姊妹將男子送到女阿夏的花房中,自此,確立男女雙方走婚關系正式確立。
摩梭人還有一種走婚方式,就是男女雙方私下定情而走婚,也就是自由戀愛。摩梭男女在日常交往中,互相心生愛慕,私下交換,身上佩戴的首飾和戒指等,作為信物,建立“阿夏”關系,背著他人,秘密走訪。這種非傳統的方式,若要繼續維持,必須通過“佐佐嘎”儀式,確立“阿夏”關系,雙方家里才承認姻緣,否則家庭社會不予以承認。摩梭人的走婚,因為不涉及家庭其他成員間的關系,也沒有財產糾紛,男女雙方完全以感情為基礎,很少受到家庭的阻撓和干涉,可以稱為世界最純粹的愛情和婚姻。
摩梭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禮儀,但屬于個體生命中只有三個,誕生禮、成年禮和葬禮。這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場禮儀。三個禮儀十分隆重,達巴或喇嘛都會到場做法事。誕生禮在孩子出生后的當天或次日就要舉行,并同時舉行起名一事,由達巴主持,并給孩子取名。摩梭成年禮,在摩梭兒女虛歲滿13歲時舉行,標志著兒女長成,自此作為成年人,參與生產勞動和參與社交活動。成年禮,一般都在春節舉行。由長者主持儀式。儀式上由達巴或喇嘛念經,男女小孩腳踏糧食口袋和豬膘,意寓糧食滿倉,牲畜興旺,摩梭人家都有形似枇杷的枇杷肉,又稱豬膘,數年不腐,肉桂芳香,肥而不膩。豬膘肉既是摩梭美食,也是摩梭婦女勤勞持家和家庭財富的象征。
第五次感受這一方仙景
我第二次走進瀘沽湖,是1997年初春,隨省委有關領導到瀘沽湖調研。因公路難行,瀘沽湖依然較為封閉。到瀘沽湖旅游的人還不多,有些散客來,但接待條件還很差,落水村有幾家旅店,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游客基本上都住在老百姓家里。
時隔10年,2008年國慶。我第三次到瀘沽湖。我熱愛攝影,專程到瀘沽湖去攝影。這次到瀘沽湖,成千上萬的游客匯集在湖邊,開車的、背包的、騎車的,人多了,旅游業也興旺了。什么女神園、女兒國客棧、母系家庭飯店、女神酒樓、祖母房、楊二車娜姆客棧,為迎合外地客人的好奇,許多旅館客棧,林立在湖邊。滿山遍野的鮮花盛開、山花爛漫,波斯菊更是開得鮮艷多姿,波斯菊在國慶開花,人們把它稱為“國慶花”。幽蘭的湖水,倒影造型奇異。時而折射出像仙女出浴一樣的身影,時而像虎、像獅、像飛鳥,讓游人看不夠。我不停地按動快門,拍晨曦、拍晚霞。兩天的拍攝,拍攝了瀘沽湖奇妙的光影,登上格姆山俯拍瀘沽湖全景,驅車前往永寧溫泉,去感受昔日沐浴的場景;到獅子山下,拍攝放牧人的生活。入夜,手持相機拍攝,身材高大的摩梭女人,在火塘邊,穿著白褶裙;摩梭男子下穿寬腳褲,頭戴狐皮帽,氈禮帽,長靴子,時而高亢、時而舒緩,時而手牽手、時而肩并肩,載歌載舞的狂歡場景。兩天的瀘沽湖之行,我基本跑遍了瀘沽湖云南四川境內大的村落,拍攝了數以千計的照片,后來,精選了百余幅照片,出版了瀘沽湖攝影集。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為影集題寫了《詩畫云南》的書名。
有的地方去的次數多了,就不想再去了,而瀘沽湖次數去多了,感受就更多,對它的向往也增多了。2008年,作為瀘沽湖的第一位摩梭人部隊司令員和紹全,退休后創辦了云南東方摩梭文化研究中心。那年初夏時節,和紹全為了以繪畫藝術形式宣傳摩梭人的文化景觀,邀請國內外120位著名畫家到瀘沽湖摩梭人聚居區采風創作,我應邀與畫家們一道第四次走進瀘沽湖,這時候的瀘沽湖,旅游服務設施和景區的基礎設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畫家們面對瀘沽湖地區美麗的自然景觀和神奇的人文景觀,如癡如醉,創作了一批色彩斑斕的反映摩梭文化的藝術作品。那幾天,我們白天與摩梭姑娘小伙,坐豬槽船在湖中蕩漾,湖中對歌。摩梭人好飲酒、善歌舞,聲音高亢,抒情悠揚,仿如天籟之音。跳起舞來,塵土飛揚,仿若雄鷹飛翔,會舞蹈72種曲調。藝術家們也情不自禁地伴著笛聲,跳啊唱啊,從月亮初升到月亮落山。我興致勃勃地寫下了這首《情醉女兒國》的詩篇:人生有許多許多的依戀/最讓人情醉的是瀘沽湖畔女兒國……人生有許多許多的緣份/最讓人難舍的是瀘沽湖畔女兒國……后來由納西族作曲家和文光作曲,納西族著名歌手達坡瑪吉演唱,曾經在中央電視臺、省內外大型文藝晚會上演出,現在已經成為廣場舞曲和卡拉ok的點播名曲。
2016年是丙辰年,我兒時的伙伴何勇告知我,他30多年來多次考察瀘沽湖。現在,瀘沽湖機場通了,四川、云南、西藏大香格里拉環路修通了,這將是中國、是世界的黃金旅游線。他投資了幾千萬,修建了一個格調高雅,全水暖恒溫的湖景酒店,住在酒店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四季可欣賞不同的景色,讓我去休閑度假。
春天,我第五次來到瀘沽湖。從昆明到瀘沽湖乘飛機只需40多分鐘。在空中眺望,小涼山更加壯美,下了飛機,來到瀘沽湖邊,今日景區酒店、旅館林立,行走大落水村、小落水村、普洛村、草海、情人樹,參觀鹽源摩梭博物館,”末代王妃”的故居,登上觀景臺,美輪美奐的景色讓人情醉。
我站在老同學的秘境——瀘沽美岸酒店里,從明亮的窗臺望去,一汪湛藍的湖水,一片明亮的天空,鳥兒飛翔,群山滴翠、湖畔青山,如夢如畫。我由衷的感慨:這一方仙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湖水滋養了摩棱人,也給予了摩棱人發展的機遇,演繹了一個民族的變遷。我一次又一次走進瀘沽湖,好像瀘沽湖是一根彩帶,無論我走到哪里,她總是緊緊地系在我的腰上。神奇美麗的瀘沽湖是我們人類的共同家園,多彩多姿的摩梭兒女,是母系文化的傳人。無論是在悠揚的歌聲中還是在優美的舞蹈中,摩梭人都表現出勇敢智慧、樂觀豁達、淳樸健康的風采;表現出摩梭母系大家庭幸福美滿的生活和秀美山川的風韻。這一片神奇、神秘、美妙的地方是人類圣潔的土地,其樂悠長、其景奇幻。(鄭 明)
相關新聞